首页
产品中心
综合SIP网关设备
低阻IVR录音IPPBX设备
高阻录音一体机
音频终端产品
IP板卡配件
人工智能产品
统一网关软件及云平台
服务与实力
解决方案
存宝实验室
培训认证
学习资料下载
源代码提供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合作平台
供应商合作
兼职合作
项目招标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新品资讯
媒体关注
关于我们
公司信息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新品资讯
媒体关注
返回上级
Return
发展智能制造需正视工业自动化基础
日期 2016-10-09
阅读()
据报道,广东、四川、河北、山西等21省区已相继出台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措施,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工信部也在抓紧编制与《中国制造2025》配套的11个规划。
众多省份在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都把推动智能制造来作为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特别是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在互联网和传统工业行业的融合中,智能制造成为抢抓的制高点,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
实施智能制造的好处是明显的。它将给制造业带来“两提升、三降低”:即指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大幅度提升;研制周期的大幅度缩短,运营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产品不良品率的大幅度下降。智能制造的优势显而易见,可是,就全球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来看,只有少数制造业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中国和韩国等正在进行智能制造的模型建构和实体实验,而无论是美国重回制造业的“国家制造创新网络”,还是德国的工业4.0,抑或是中国制造2025,总体上看,智能制造还处于起步的前期阶段,真正产业化的智能制造还只是凤毛麟角。在这个意义上,众多省份把智能制造作为对接《中国制造2025》主攻方向,更多是一种前瞻性的规划与愿景,真正落实起来并非易事。
事实上,中国智能制造尚处于起步阶段,真正进入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还需时日。因为智能制造的根基在于强大的工业自动化作支撑。所以,众多省份把产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放在具有一定工业自动化基础的产业上,这种超前意识无可厚非,但必须看到智能制造必须通过完善网络系统和自动控制,再加上信息处理的升级和物联网的全域化,最初级的智能制造才能形成。对此,在国内众多产业中,仅仅只有少数电子信息产业的制造车间和汽车产业的组装车间实现了操作,绝大多数行业的大部分生产车间,还处于半自动化甚至人工操作的水平上。由此,中国要想在智能制造与其它几个国家一较高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超越式发展,有规划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强基固本,把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环节做好,在工业自动化这个关键点上有一个长足的进步与提升。
众多省份在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时,没有从本省工业自动化的现状、所处的发展阶段着眼,而一窝风地跟进智能制造,恰恰忽视了分阶段、分步骤这一点;换言之,就是忽视了必须通过信息化与工业自动化、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来驱动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这其中,涉及云计算、物联网、增材制造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以及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借助于以上技术所实现的柔性化改造,还有制造业骨干企业在产业链各环节的紧密协同。
从成熟度来看,智能制造谋划较早的国家,其方案还停留对前景美好的描述上,真正实验层面的成功案例说明,智能制造目前还远远不是成熟的技术方案,其中的关键节点还需要进行反复的探索。另外,智能制造是一个需要企业外部环境支撑有力的技术经济,就目前情况来看,几乎所有国家都不具备支撑智能制造的完美环境。因此,智能制造是一个具有高风险的新兴产业模式。
可以肯定:互联网化的智能制造,可能是未来中国制造升级最优的方向,将彻底改变“中国制造”的模式、质量、效率。为了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工信部年内将启动一批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项目和智能化的改造项目。试水智能制造需要国家支持体系的助力,给率先尝试智能制造的企业建构一个风险共担的机制。当然,众多省份必须正视本地区工业自动化现状,在推进智能制造中,找准“切入点”,切忌“一窝风”,以免给本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消耗。
相关阅读
▪
存宝科技AI实验室 开展AI模型评测业务的公告
▪ 公司调价通知
▪ 商务部公布2016年第一批工业品出口配额 占比超
扫描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