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品中心
综合SIP网关设备
低阻IVR录音IPPBX设备
高阻录音一体机
音频终端产品
IP板卡配件
人工智能产品
统一网关软件及云平台
服务与实力
解决方案
存宝实验室
培训认证
学习资料下载
源代码提供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合作平台
供应商合作
兼职合作
项目招标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新品资讯
媒体关注
关于我们
公司信息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新品资讯
媒体关注
返回上级
Return
产业转型升级 西红门工业大院“变形记”(组图
日期 2016-10-09
阅读()
2月16日,西红门镇,引进的项目在加紧建设中。为进行产业升级改造,西红门镇对原有的27个工业大院启动拆除腾退。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要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增强区域人口均衡分布,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习近平
站在办公室窗前,大兴西红门镇镇长郑亚君规划着如何更好地选商。举目望去,窗外,满眼高楼绿地。
两年前,郑亚君刚刚走马上任,奔走于小作坊、小门店之间,处理各种突发事故,是他经常的工作。
作为历史特定时期遗留给西红门镇的产物,27个老旧工业大院挤在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众多上个时代的淘金者,和他们从事的服装、物流等粗放型产业在此聚集。破旧平房和彩钢违建犬牙交错的堆砌,成为“烙”在城市边缘一道道破旧的“伤疤”。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提出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
两年间,北京坚决疏解不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产业,累计退出污染企业718家,清退、改造和疏解商品交易市场220家。
和曾经创造辉煌的动批、大红门、西直河区域一样,西红门镇正逐步蜕去工业大院的老旧外衣,金融、文创等新产业陆续导入。
整个区域的转型升级、吐故纳新,已在途中。
风光不再的工业大院
建筑彩钢板不合格,没有求生门,没有消防通道器材,平均一个企业存20处隐患点。
西红门镇政府一间会议室的墙上,挂着一张航拍的全镇地图,蓝顶彩钢违建房星罗棋布——在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27个工业大院。
两年前,上任头一个月,郑亚君就处理了4起突发事故,发生地都在这些“工业大院”内。
在北京的郊区县,镇村“工业大院”曾经风光一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种由村集体提供场地和基础设施,吸引农民投资和经营,集中发展二、三产业的方式,成为京郊不少村镇的选择。
而西红门镇素有北京“南大门”之称,北接丰台,南跨五环,其地理优势加之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历史定位,吸引了大量淘金者涌入。
一名镇政府工作人员回忆,那时候只要是建设用地,就搞工业大院。西红门镇有27个村,就有27个工业大院,“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一段时期内,“工业大院”缔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依靠劳动密集、粗放型的服装、制造、物流业,西红门成为经济重镇。星光社区(两个村合并而成)党总支书记李宝全说,2013年时,他所在村内的工业大院纯税收曾达到9000万元。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营者称,他的“大院”年利润可达六七百万。
但问题也逐渐凸现。
十几年的时间,每个工业大院已然自成体系,院里,小发廊、小作坊、小旅社、黑诊所、黑幼儿园等业态应有尽有。
上述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工业大院用的是集体土地,产权是百姓的,没有经过规划土地调整和征地环节,企业实际上是“租地”,其资产不能抵押。另一方面,这些企业一般比较低端,核心技术、市场、资金流都先天不足,在市场竞争中难以摆脱淘汰的命运。而企业又不愿放弃土地资源,于是厂房改住房,一些小作坊、小门店便成了“厂改居”的承租者。“租给他们,比经营厂子收益还快还高。”
对工业大院带来的问题,郑亚君总结为“三多三差”:流动人口多,低端产业多,安全隐患多;基础设施差,环境卫生差,社会治安差。
每年冬天,镇里要投入大部分精力夜查煤气中毒,督促企业、住户安装风斗,平时还要检查安全生产。建筑彩钢板不合格,大院内经营物品随意堆放,没有求生门,没有消防通道器材,平均一个企业存20处隐患点。
李宝全曾算过一笔账,在星光社区所辖工业大院聚集的地块,一年花在垃圾处理上的钱就要百八十万。“打扫卫生,一条街起码要俩人扫,清运垃圾一年要花20多万。”
艰难的脱胎换骨
按照镇里的规划,2017年底之前,要彻底“拉垮”工业大院的旧业态。
城市资源的超负荷使用,加之巨大的管理压力和成本,令西红门镇的管理者渐渐感到不堪重负。
彼时,北京市对工业大院的整治工作也迫在眉睫。
长期“凑合下去”还是下狠心拆掉,成为摆在西红门镇管理者案头的选择题。2013年,西红门镇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工业大院拆除腾退,涉及面积700亩地,拆完之后大部分还绿。
环境有了显著改善,拆除腾退开了个好头。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提出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有效控制人口规模等。
这一席讲话,令西红门镇党委、政府坚定了信心。
当年,西红门镇开始大规模对工业大院实施拆除腾退,接连启动了三个地块、7000多亩地的拆除工作,将土地收归村集体。按照镇里的规划,2017年底之前,要彻底“拉垮”工业大院的旧业态。
工业大院存在时间久,涉及面广、人口众多,很多房主又靠租房获利,在郑亚君看来,拆除腾退的过程艰难而浩大,另一名镇干部更是将此形容为“伤筋动骨的脱胎换骨”。
郑亚君开始频繁奔走于各个拆除腾退指挥部。
破旧不易,如何立新,更是西红门镇面临的新课题。前述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整个产业规划,市区两级规划专家共同进行了研究。“产业方向按照总书记讲的,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规划是金融和文化创意方向。”
西红门镇还酝酿打造一条“创业大街”。目前,该处地块已经建成150万平米的写字楼,计划形成一条“U”字形的创业街,以文化、金融、互联网为方向,并鼓励多种创业模式共存。
招商变“选商”
随着西红门镇拆除腾退的进程加快,不少企业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机会。
作为荟聚购物中心的副总监,商城每天6万多人的客流量,并没有让王晓楠感到吃惊,尽管他也承认这在商业上并不经常发生。
土地面积和地理位置,成为西红门地区的巨大优势。王晓楠介绍,宜家置业集团选址时,在海淀、昌平、通州等多个区域的比较中,最终相中了西红门地区。
“要做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占地17.2公顷的土地,在北京城区很难找到。”公司调研认为,北京相对薄弱的南城,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
现实基本符合这一预期。
2014年12月购物中心开业后,客流数值持续攀升,去年全年峰值达2400万人次,折合每天6万多人,打破了新购物中心一般要经历3到6个月“培养期”的惯例。王晓楠称之为“小奇迹”。
镇政府工作人员却觉得,这个结果可以预期。
郑亚君用开面包房作比喻,“面包做美了,顾客自然就来了。”政府招商也是一样,环境好了,服务到位了,引来投资者顺理成章。
王彪是西红门镇的副镇长,分管招商引资,他对于商家态度的变化体会更深刻。“以前每年我们都去亦庄参加推介会”,他回忆,原先西红门镇环境差,都是求着别人来投资。
近一两年,随着拆除腾退的进程加快,事情起了变化。不少企业主动找上门来,询问还有没有地,寻求合作机会,“说从招商变选商可能有些超前,但现在我们起码能在想要的行业内,与相关企业洽谈。”
在西红门镇成“香饽饽”之前,2014年,鸿坤“金融谷”就已在寿保庄拆除腾退区域破土,建筑面积6万平米的高端写字楼如今已拔地而起。
2016年2月16日,金融谷二层一片1500平米的工作区域内,一家运营第三方支付的创业公司,员工们对这个新“家”赞不绝口。他们从南四环搬来,看中的正是这里便利的交通、优质的办公环境。
“主动上门谈的”,金融谷项目副总经理金巍说,目前已有48家企业确定入驻金融谷,按照计划,明年年底前将引入200家以上企业。未来,这里将集纳创业大街、购物中心、白领公寓,打造职住一体的空间,整个区域将容纳超过2万人。
文创产业是西红门地区产业转型的另一个重头。
在金融谷西侧,一间招商大厅内,阳光透过落地窗晒进来,办公桌椅色彩鲜明,窗外正在建设的是一片棕红色基调,由多层独栋楼和高层写字楼组成的电视节目录制基地,绿地水池相间其中。
这是正在建设中的星光影视园北区项目,占地7.9公顷。据介绍,整个影视园北区最终可容纳六七百家企业,目前已有20多家签约。
“签约情况总体比较稳定”,北京星光拓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晓妍说,签约企业中有近一半是老客户,还有一些慕名而来的新客户。
壮士断腕的涅槃
两年间,北京累计退出污染企业718家,清退、改造和疏解商品交易市场220家。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西红门镇已拆除腾退物流大院6家,拆除工业大院地上物215万平方米,腾退土地3039亩,清退各类低端企业2099家,控减流动人口5.76万人。
去年,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曾登上星光影视园大厦楼顶,查看西红门镇拆除腾退地块全貌。他指出,城乡接合部是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短板”,要确保实现用地集约与产业升级、农民就业、人口调控、环境改善齐头并进的发展新格局。
以壮士断腕的心态实现涅槃的,不止西红门一镇。
两年间,北京坚决疏解不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产业,累计退出污染企业718家,清退、改造和疏解商品交易市场220家,涉及营业面积近300万平方米、摊位2万余个。
曾经辉煌一时的动批、大红门、天意、西直河石材市场等,都已不再是北京的“城市名片”。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否会影响北京的经济增长?
北京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夏沁芳表示,从去年北京关停污染型工业企业、拆并疏解商品交易市场的情况来看,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影响,但不是很大。
她认为,从中长期来看,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加法”作用更大。因为发展高精尖产业比传统行业的效率更高、效益更好,更有利于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已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径。
2015年,北京基本确立并启动实施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顶层设计、分领域推进方案和严控增量的长效机制,增量控制取得明显成效,存量疏解启动;到2017年,“非首都功能”增量得到有效控制,存量疏解取得突破进展;到2020年,“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明显成效,一批企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机构、行政企事业单位有序疏解迁出。
“拆除腾退就像啃骨头,啃完了,我就省心了。”随着昔日的工业大院一个个被夷平,李宝全开始憧憬自己的村庄“变身”,想象未来高楼大厦云集的样子。
据李宝全测算,仅2014年完成的迁出工作,便为2015年全年减少3000吨垃圾和5000吨燃煤,6000名外来务工人员离开,村集体维护环境和管理社区的成本随之降低。
“村民是最大的受益方”,他觉得,通过改变土地使用模式,实际上实现了对整个村落的升级改造。
李宝全还算了笔账,完成产业升级后,村集体的收入可以翻上几番,年收入达数千万元,农民生活水平将随之提高。
郑亚君也早已不再奔走于事故频发的小作坊,他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规划镇里的产业发展方向、选商。休息的时候,他也喜欢陪家人到荟聚购物中心逛一逛,旁边一个年轻人给朋友打电话的声音传入他的耳朵——“你过来吧,这儿好着呢。”
新京报记者 温薷 黄颖 北京报道(明日将推出系列报道之四:京冀干部互派挂职)
相关阅读
▪
存宝科技AI实验室 开展AI模型评测业务的公告
▪ 公司调价通知
▪ 商务部公布2016年第一批工业品出口配额 占比超
扫描微信二维码